高德娱乐古籍装帧的形制演变与匠心之美
高德娱乐古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在历史长河中,书籍生产材料与工艺的发展衍生出不同的装帧形制,其中既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彰显了匠心之美。
早在距今约35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表示书籍的“册”和“典”字。《尚书·多士》中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记载。进入周代,我国古代文化迎来一个崭新阶段。除刻字甲骨外,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不断发展,汉字的表达功能有了长足进步,都为正式典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随着王室控制力减弱、文化中心下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逐步显现,日益活跃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典籍从形式到内容的进步。史载,为创立私学、编写教材,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诗》《书》《礼》《易》《春秋》等流传至今。及至战国,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文学、医学、天文学等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书籍创作。从功用来说,这一时期的典籍已脱离了早期的档案记述性质,体现出鲜明的阐述思想、宣扬主张等方面的作用。零散的甲骨辞卦、篆刻于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文字等,记述的内容尚不系统、完备,但随着“书于竹帛”以记“先王之道”,产生了我国古籍较为稳固的形态,早期的装帧方式也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卷轴装的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制汇编《仪礼》记载:“束帛加书将命,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意指百字以上的长文,要写在简策上,若文章不足百字,则写在方牍上。可见,当时的人们就能编简成策,用于礼仪往来或申述主张。
在古代书籍以竹木为载体的数千年里, 简策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装帧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人编简成策大致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竹木简上端钻孔,单绳穿连;另一种则视竹木简长短,用两道或三道绳编连。为减少正文磨损,编简时,古人会留下空简(赘简),在其背面上端竖写篇名、下端题书名,便于归类和检索高德娱乐。文章写好后,以最末一简为轴向前卷起,篇名、书名正好显露在外。卷好的简策捆扎之后,或装在帙里,或盛在筐箧中。简策的卷收形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帛书卷子装、纸书卷轴装的出现与流传。
帛书与竹木简长期并行,对此,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出现。帛书卷子装模仿简策的卷收形制,大致根据竹简的宽度以墨笔或朱笔画成(也以乌丝或朱丝织成)界格,称作乌丝栏、朱丝栏,其名沿用至今。帛书卷收时,一般会粘一条两三厘米宽的竹片在书尾,以此为轴心从尾向前卷成帛卷。值得一提的是,缣帛作为书籍载体,虽有质地柔软、便于携带等特质,但因价格昂贵,流通范围较窄。后世的考古发掘中,竹木简书的出土数量要远远多于帛书,也可看作这方面的实证。
汉代以来,造纸术得以发明、改进、流传,但纸作为书写载体并未迅速取代简牍和帛书,而是与之并行使用数百年,到晋代才得到普遍推广。纸书出现后,从书写到制卷沿袭了简策和帛书卷子装的形制,发展出卷轴装,在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很长一段时期内得以广泛应用。
卷轴装典籍“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虽携带便利,然久而久之,会遇到卷舒的困难,从而影响阅读效率。出于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人们对应用已久的卷轴装进行改进,探索出经折装、旋风装等新的书籍装帧样式。
经折装受印度梵夹装的影响,在装帧时先把书页粘接,再按一定行数和宽度均匀地左右连续折叠,并在前后加装书皮。此种形制曾随着佛教的盛行而广泛流传。在卷轴装繁荣的唐代,旋风装亦为解决书籍翻检不便的问题提供了可能。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可见,其外表仍是卷轴装式,内中书页却错落相积,除首页因完全裱于底纸不能翻动外,其余均能逐页阅读两面文字。旋风装状似龙鳞,风格独具,虽未能广泛普及,却与经折装一样,为推动卷轴装改进发展及向册页形制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宋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既适合一页一版特点又便于阅读的蝴蝶装应运而生。它将印好的书页有字的一面朝里对折,折口向右集齐作书背,再以一张厚纸作为书皮包裹书背。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如同蝴蝶振翅,但显而易见的缺点是书页对裱较为浪费纸张,阅读时会遇到两页空白。于是,包背装一反蝴蝶装倒折书页的方法,将印好的书页正折,字面向外、折口向左、余幅向右形成书脊。它把空白页折在里面,用纸捻穿订,再包上书衣,外形美观,也很好地解决了蝴蝶装有空白页和书页容易散落的问题,在南宋后期尤其是元明清时期被广泛应用,像明代《永乐大典》等都采用此种装帧方式。
明代中后期以来,为解决纸捻用久后容易断开的问题,线装书出现并很快流行。线装与包背装在内页装订上方法相同,只是在装裱书皮时前后各用一纸,以锁线的方式把书页连同书皮一起装订成册,既不易散脱,又方便重订,因此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装帧形制,也是古籍装帧技术史上的集大成者。
古籍装帧形制的演变,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科技发展等息息相关,也传递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简约、美观、实用等内涵的共同追求。这些设计理念与精工技艺仍影响着当下的书籍印装,并吸引人们从浩繁卷帙中汲取智慧、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孙丛丛)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nwohai.com/html/guji/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