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娱乐杨照坤|《邦度爱护古籍名录》医学古籍综述

  中医典籍卷帙浩繁,自春秋战国以降,凝聚着先人智慧的医经、本草、方书、诊法、养生等医籍,广泛传播,普惠民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展中医古籍资源普查与联合目录编纂工作,历经三次编纂与修订,引入“分类编年”法,完成《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深入研究中医古籍奠定了基础。伴随“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中医古籍保护工作也开启了新篇章。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 内容。建立《名录》的目的是建立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安全,推动古籍 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自2007年 “中华古籍保护计 划”推行以来,已完成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入选各类古籍13026部,包括医学古籍371部。

  2007—2020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先后开展共6批《名录》评审工作,全国共有479家单位(个人申报未计入单位数量统计)的古籍入选《名录》。

  高德娱乐

  《名录》的确定经过单位申报、省中心整合、分部评审、整理上报文化和旅游部、呈报国务院审核、最终确认公布等阶段。其中各单位的申报及分部评审工作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各省中心负责组织本省的《名录》申报工作;中医古籍申报还有另外一个途径,即由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组织申报。《名录》共收录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各地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内的23家中医药相关单位的中医古籍133部,超过入选中医古籍总数的四分之一。

  《名录》评审以四部分类法为基础,分为经、史、子、集各部,加上简帛古籍、敦煌佛经、碑帖拓本、古地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西文古 籍等,各组聘请相关专家分别评审高德娱乐。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客观严谨,事先对申报材料进行调查了解,评审会上逐一确定,对有争议的古籍展开讨论;初审未解决的问题,会进一步核查,在复审及终审过程中逐一解决。医学古籍评审主要归在子部医家类,由子部专家评出;另有简帛医书、少数民族文字医书,分别归由简帛组、民语组评出。因医学古籍的专业性强,在子部评审组中,历次均邀请中医古籍版本专家参评,将子部医家类古籍分专题单独评审。

  《名录》中包括医学古籍在内的汉文古籍评审基本参照《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第1部分:古籍》(GB/T31076.1-2014)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中甄选出“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的珍贵古籍。 评审过程中对具有特殊版本价值、学术价值的古籍提级纳入,如:金陵本《本草纲目》刊刻时间在明万历年间,如仅按照古籍等级的年代界定,当划入三级,不在《名录》收纳范围内,但该书为本草医籍中承上启下的划时代巨著,祖本刊刻年代即为万历时期,因而,评审专家根据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特点提升为一级古籍,建议收入《名录》。此外,万历本《仲景全书》也根据其重要医学价值收入《名录》。

  《名录》共收录医学古籍369部,涵盖全国26个省87家单位,包括简帛类医书18种、汉文医学古籍(中医古籍)320种、少数民族文字医学古籍31种。

  入选《名录》中医古籍按照《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医家古籍分类,涉及:医经,藏象、骨度、经络、运气、病因病机,伤寒金匮,养生,本草,方书,诊法,针灸推拿,内科,女科,儿科,外科、伤科,眼科,医案医话,通论,全书、丛书等,共16类。其中,医经、方书和本草类古籍占到所有入选医籍的一半以上,体现了中医发展过程中,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遣方用药的特点。

  (1)载体丰富。除各时期纸质文献外,《名录》收录早期简帛医书18部,包括竹简6部、木简2部,帛书10部。这些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土于马王堆、张家山等地的中医典籍是了解早期医学发展的宝贵材料,内容涉及经络针灸、养生导引、脉法诊疗、医方用药等内容。

  (2)版本全面。入选《名录》的中医古籍包括宋元古籍71部、明清古籍249部,是目前国内已知1.3万余种中医文献中的代表著作,涵盖国内所藏汉文中医典籍的各类珍贵版本。包括:中医学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国内所存各类早期版本,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元天历三年(1330)廣勤书堂刻本]、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宋刻本)、第一部病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元刻本),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元刻本),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高氏日新堂刻本]、《圣济总录》[元大德三年至四年(1299—1300)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 存三十一卷]等大型官修医药著作,现存最早的彩绘地方药谱《履巉岩本草》(明抄彩绘本),金元时期各大医家的代表著作以及明清时期临证各科专著。

  2011年5月23日,我国申报的元后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报)和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本《本草 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这两部医书也是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的珍品。

  除传统中医古籍外,藏医、维医、蒙医等少数民族医学,也有文献遗存。入选名录的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共有33部,包括藏文、察合台文、蒙古文、满文、水文等5种民族文字,是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珍贵的原始资料。如藏医学代表著作《四部医典》,记述尔医药学内容的17世纪察合台文写本《治疗指南》等。此外,汉文古籍中收录的《饮膳正要》,作为早期食疗本草专书,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独特的医药饮食文化。

  《名录》共收入医经类医籍65部,主要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为代表的经典医籍及相关注释、研究类文献。《黄帝内经》后世简称《内经》,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全面总结了汉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该书包括中医理论著作《素问》和针灸经络著作《灵枢》两部分。原书十八卷,其中九卷名《素问》;另外九卷无书名,汉、晋医家以《九卷》为名(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序》),因开篇便有“先立《针经》”之语,故也称《针经》,唐代王冰时称为《灵枢》,至宋代史崧献家藏《灵枢经》并予以刊行,《灵枢》始有定本。《内经》存世重要版本,《名录》均有收录。其中,金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名录号00626)为《素问》传世最早版本,残存十三卷,首尾均缺; 元读书堂刻本《新刊黄帝内经素问》(名录号12375),为保存完整的《素问》最早的版本;而《素问》《灵枢》相合的现存最早版本当属元后至元五年(1339)胡氏古林书堂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古林书堂本《素问》《灵枢》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0627、00633),此二本已于2011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吉林图书馆藏古林书堂本《素问》《灵枢》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7136、07137)。《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该馆,经专家比对,吉林图书馆两部藏本与国图本当为同版早印,且书品好于国图,虽是残本,仍属可贵。

  《名录》共收入本草类医籍47部,涵盖中药学存世重要著作。包括:宋嘉定四年(1211)刘甲刻本《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名录号00635),元大德六年(1302)宗文书院刻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名录号00636、00637、00638、00639),蒙古定宗四年(1249)平阳张存惠晦明轩刻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名录号00640、12377),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胡承龙刻本《本草纲目》(名录号01798、08384)。其中,金陵本《本草纲目》为本草类医书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该书由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写成,总结了我国明代以前的药物学知识,17世纪传入亚洲、欧洲,其中亚洲以日本的传习最为广泛。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本《本草纲目》又称 “金陵本”,为该书最早版本,也是经过李氏家族亲自校订过的原始刊本,是后世众多《本草纲目》版本之祖本,存世极罕。《名录》共收录金陵本2部,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本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1798),此本已于2011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白河书斋藏本《本草纲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8384)。作为《本草纲目》所有版本祖本的金陵本,此前海内外共存全帙8部,残卷4部,分藏中国、日本、美国,其中3部,意义重大。因为该书卷前有“制锦堂”刻书木记,内叶有多处补版,评审专家将其明确著录为“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重修本”,既反映了此部古籍原貌,也体现其版本特点。

  《名录》共收入伤寒金匮类医籍18部,为中医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的重要医籍,包括宋元刻本8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刻本《仲景全书》3部(名录号04567、04568、10427),以及相关研究类明清医书7部。伤寒金匮类医书源自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论治的经典著作,原书早佚,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并在宋代校订刊行;此后,《伤寒论》内容再经金代成无己注解,因注释详明,此前无注的宋本《伤寒论》再无刊印,逐渐亡佚;今人通称的宋本《伤寒论》,实为明万历赵开美翻刻北宋小字本《伤寒论》。入选《名录》的8部宋元刻本中,有6部均未著录于《中医古籍总目》,对研究早期伤寒金匮类文献意义重大。

  其中,《伤寒论注解》是唯一一部对《伤寒论》全本进行注解的著作,对了解早期《伤寒论》原貌具有重要意义。《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为南宋著名医家许叔微的主要著作,元刊本为该书目前存世的最早刻本,已知有3部,分藏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因3部书皆缺原序,造成此书编目不清。评审专家根据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影抄元刊本该书自序中“歌括百首,次为五卷,名之曰《伤寒百证歌》”复作《发微论》上下卷、《义论》二十二条,续次于末”的记载,将南京图书馆申报的该书元刻本的著录确定为《伤寒百证歌》五卷在先,《伤寒发微论》二卷在后,还原了该书刊刻原貌 [1] 。 赵开美刻本《仲景全书》,包括:宋本《伤寒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宋云公《伤寒类证》《金匮要略》。已知存世有5部,《名录》收录3部。该书虽为万历刻本,但为《仲景全书》初刻本,其中翻刻已亡佚宋本《伤寒论》,使之流传,具有存亡继绝的重要意义 [2] ,故收入名录。

高德娱乐杨照坤|《邦度爱护古籍名录》医学古籍综述

  《名录》共收入中医图谱类医籍12部,内容包括养生导引图、针灸经络图、脏腑图、本草图等,图本形式包括早期写绘图集、版刻插图及明清彩绘图谱等。其中尤以明抄彩绘本草图谱最为精美。此类图谱,《名录》有3部,分别为《本草品汇精要》《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图谱》。《本草品汇精要》是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本草彩绘图谱,为宫廷画师所绘,工笔重彩、绚丽非常。而 《本草图谱》则是摹绘自《本草品汇精要》,两书图谱内容非常相似。《本草图谱》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中仅著录国图存三卷。第二批《名录》申报时,中医科学院首先申报该书另外二卷存卷,至第四批《名录》评审时,国家图书馆申报所存三卷。两部分图谱相合虽仍为残卷,但互为补充,最大程度还原该书存世全貌。另一部《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则是从《本草品汇精要》中选取部 分药图,再增绘新图。三部书的特点也正体现了明代彩绘本草的起始和流传。

  此外,《名录》入选医书尚有以下几点遗憾:与《本草纲目》同时代的《针灸大成》,属于中医针灸学集大成之作,但因其祖本未定,暂未纳入,有待探明初刻本后将其收入;老官山医简作为近年来出土的重要简帛医学文献,因直到 第六批申报工作结束时,仍未完成出土文献整理工作,暂未收入《名录》;温病学派形成时代较晚,相关医籍至早成书在明末清初,未有纳入,但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指导意义,同样应考虑收录。

  中医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中医古籍普查利用的新起点,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进一步开展,中医古籍保护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十四五”时期,通过医籍普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影印出版、古籍数字化等工作,必将进一步发挥中医古籍在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1.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成果积累为中医古籍深度普查奠定了基础。2007年出版的《中医古籍总目》共收录150家图书馆(博物馆)所藏中医文献(含民国文献)13455种,其中包括中医古籍近8000种。同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十余年的古籍普查工作从单位数量到古籍数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完成2700余家古籍公藏单位的古籍普查,总量超过270余万部汉文古籍,另藏文古籍1.8万函。目前,通过“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累计发布260余家单位普查数据超过80万条,其中中医古籍数据约有1.5万条,为正在开展的新一次中医古籍普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2.《名录》评审工作为《中医珍贵古籍名录》的建立提供了契机。设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同时,全国已有20个省区设立《省级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作为一批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重要医学文献,有三次联合目录编纂的基础,结合全国古籍普查成果,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全国中医古籍保护中心的推动下,可开展《中医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建立中医珍贵古籍的档案系统和保护体系。

  目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共设立了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3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多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多所高校合作培养古籍保护人才,建立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培养点,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成立了古籍保护研究院,学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已确定建立,以此为契机,可推动中医院校成立古籍保护研究院,针对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特点,培养具有中医理论基础、具备医学临床能力、掌握古籍保护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多年来,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一直持续推进,一批海内外珍贵医籍影印出版,“全国中医药珍善本古籍档案系统”“国医典藏中医古籍数据库”等多个医学资源库发布。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正式设立的《中华医藏》,是迄今国内外最大的中医古籍整理保护项目。该项目的基础工作是医藏选目,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图书馆界、中医界的古籍文献专家开展。选目吸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经验,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条细审、充分论证,详列每部医籍收录原因,遴选医书近 2300种,为项目分编出版、提要编纂等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201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典籍研究利用,编纂《中华医藏》”。2021年3月,习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详细询问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中华医藏》的编纂情况,指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落实习指示,加强中医古籍的保护与传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的坚定目标。

  参考文献:[1]李致忠.元刊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与伤寒发微论[J].收藏家,2013(3):41-46.[2]钱超尘.宋本《伤寒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前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nwohai.com/html/guji/2269.html

古籍

名句

成语

Copyright © 2012-2023 高德娱乐·(中国)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 邮箱:youweb@hnwoh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