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娱乐让长江沿线古籍文献“亮”出来“活”起来

  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近日,习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

  在长江沿线,分布着众多珍贵古籍文献,它们是全面展示长江文脉的生动见证,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溯江而上,在四段人与古籍的故事里感受生生不息的长江文化。

  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兴,在近2500年的建城史中,诞生了灿若星辰的优秀典籍,如《抱朴子》《世说新语》《宋书》《文心雕龙》等,它们是世世代代南京人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江文脉乃至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生长于长江边,亲身经历了南京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优秀典籍与长江文脉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我发现大量流传下来的南京典籍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有的甚至流散海外。除了少数典籍得以重新出版外,许多珍贵的典籍被束之高阁,读者难得一见。如何将其系统整理出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2009年,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南京市档案局(馆)、南京图书馆,以及国内外相关图书馆和档案馆通力合作,将南京历代流传下来的典籍分为“方志”“史料”“档案”“文献”四编,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并影印出版。

  这一浩大工程的落地并非易事,三道难关横亘在前。一是书目确立难。南京典籍数量巨大、卷帙浩繁、内容广博,仅《南京古籍文献目录》的编制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二是版本甄选难。我们邀请江庆柏、程章灿、徐忆农、黄显功等版本学家为顾问,在兼顾稀缺性和差异性的同时,以学术价值为最高标准遴选版本。三是约请作者难。对每部典籍,我们都请专家撰写提要,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高德娱乐让长江沿线古籍文献“亮”出来“活”起来(图1)

  截至2023年,《金陵全书》已出版339册,一批尘封千百年的孤本珍本得以展露真容,为延续长江文脉树立了丰碑。

  高德娱乐

  在传承原典的同时,普及工作也有序展开。与《金陵全书》配套的“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是一套以挖掘、整理、弘扬南京优秀历史文化为宗旨的普及读物。在编纂过程中,编委会对现存南京地方文献的种类、数量、保存状况及收藏地点等进行深入调研,筛选出一批珍贵文献。“丛刊”至今已出版18辑,共计84册126种,备受读者喜爱。

  结合新时代古籍工作的要求,我们大力构建“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为长江文脉和古籍整理实现“双创”插上数字翅膀;倡立“南京学”,在《南京学研究》上开设《长江文化研究》专栏,深化长江文脉研究;组织“共读南京”等读书活动,让经典古籍的诵读声回响在大街小巷。这一系列工作,为激活优秀典籍、守护长江文脉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高德娱乐

  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用典籍讲好长江文脉故事,要有恒心,更要满怀对长江的深情与热爱。

  高德娱乐

  讲述人:“岐黄学者”、湖北中医药大学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王平

  湖北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家乡,也是他遍尝百草的地方。湖北高度重视对《本草纲目》的保护、研究和传承。今年8月,湖北中医药大学牵头组建的“时珍实验室”揭牌。《本草纲目》在延缓衰老、老年病防治方面多有创益,湖北时珍实验室聚焦老年健康,设立了李时珍老年病学术思想与养生文化系列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我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带领团队围绕《本草纲目》开展深入研究与应用,致力于促进老年病防治产品开发与相关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我和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的教学及应用、脑病及老年病防治与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首次编写了《李时珍医药选读》本科生教材,并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率先开设了以李时珍为主题的本科课程。

  为继承发扬李时珍医药学术思想,更好地传承《本草纲目》,我们组织近百位专家,历时10年编著了《本草纲目新编》。在保留金陵版《本草纲目》原貌基础上,新增了药材概览、药理作用、药性与临床、述评等栏目,汇聚了《本草纲目》问世至今的临床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此外,我还受邀担任《典籍里的中国》栏目《本草纲目》的学术顾问,深切体会到了传承经典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今后,我们将继续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975年,江西省星子县(今庐山市)横塘乡一座宋墓出土了两部北宋哲学家邵尧夫的诗集,共收录邵诗547首。两部诗集系海内孤本,是文物一级藏品,被收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我曾任星子县志办主任,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向星子县文物站借出这两部书,以明成化年间邵尧夫《击壤集》《四部丛刊》影印本对校异文,同时还辑出明版所无的51首佚诗。当时,北京大学正在编《全宋诗》,点校者还专程来星子县拍照以校勘,并采纳我的辑佚成果。

  珍贵宋版书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想办法出版,走向大众。2007年,星子县开始为此努力,在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的帮助下,这两部书于2012年得以出版。

  江西人文昌盛、著述丰富,历来有编书、刻书的传统。明清以后,有的刻书家为使地方文献不致失散,将某一地或某一族先贤著作汇刻为丛书,如《临川文献》《宁都三魏全集》等,保存了很多流传不广但很有学术价值的集子。

  盛世修典。江西近年来投入人力、物力编纂出版《江右文库》,这是江西文化史、出版史上的一个宏大工程,既要集中江西历代名家著作,也要将未曾出版的、经过甄别鉴定的古籍珍本、孤本书列入其中。点校工作十分繁重,需要动员众多专家学者投身其中,用新方法、新手段为赣鄱文化传承薪火。

  《江右文库》有“书目编”,归类著录江西古籍,加以考证;有“文献编”,选取古籍珍本、善本高德娱乐、孤本影印出版;有“方志编”,选取省志、府志、县志影印出版;有“精华编”,将江西古代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作加以点校,收入其中;有“研究编”,收入研究江西古代不同类别的史著。今年三月,我参加了《江右文库》首批成果发布会,目睹图书印制之精美,忝列编委的我,更感肩上责任之重大。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自觉保护、用心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瑰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长江沿线的古籍文献是中华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有力的历史证据。从秦楚简牍文献到隋唐佛经写本,从宋版书中精美绝伦的蜀本、浙本到“南三阁”所藏皇皇大观的《四库全书》,长江文明古籍文献遍布上中下游地区,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进一步发掘长江文化、赓续长江文脉,我们要做好长江文明古籍文献的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统筹做好长江沿线古籍文献的收藏保护工作,永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促进古籍有效利用,统筹好古籍文物属性与文献属性的关系。古籍文献所承载的文字信息固然体现了文献最核心的价值,但文字信息无法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其物质载体,因此应当重视古籍文献的文物属性,做好收藏保护。具体来说,一是做好收藏保护的统筹规划。长江文明古籍文献不仅在内容上涉及长江流域十余个省区市,也因历史上的传播与迁徙,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文献的收藏保护不是一省一地的工作,当前应加快顶层设计和协同配合,建立长江文明古籍文献信息库和数据库。二是加快制定收藏保护标准。长江流域有着独特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古籍文献的收藏保护必须考虑区域独特性,加快制定科学适用的收藏保护标准。三是做好文献汇编与数字化工作。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复制、汇编和数字化,发挥科技保护支撑作用,推动古籍保护关键技术突破和修复设备研发,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加速推动古籍整理利用转型升级。

  对长江沿线古籍文献进行持续挖掘整理研究,不断丰富长江文脉内涵。长江沿线古籍文献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包山楚简、张家山汉简等为代表的档案文献,承载着长江文明中悠久厚重的治理传统;以郭店楚简、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南昌海昏侯墓《齐论语》为代表的经学和子学文献,体现着长江文明中辉煌灿烂的学术传统;以陆游《入蜀记》、清人《长江图说》《峡江图考》等为代表的长江地理文献,凝聚着长江文明中严谨求实的人文地理传统;以《荆楚岁时记》《南村辍耕录》等为代表的长江流域风俗笔记以及不可胜计的方志、族谱等地方文献,书写着长江文明中广闻博览的民间文化传统。当前,我们应加强古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继续丰富长江文脉内涵。具体而言,在挖掘环节,既要重视出土文献的发掘与释读,又要重视民间文献的访求与辨识;在整理环节,既要做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文献资料的统合工作,又要从全国性的类书、丛书、总集中筛选出长江文明的古籍文献资料;在研究环节,既要建立起对长江文明古籍文献发展脉络的整体认知,又要重视长江流域内部各区域的地方特色。

  立足长江文明古籍文献,实现长江文化的当代转化和守正创新。长江沿线的古籍文献不仅是博物馆里的藏品和展品,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让这些古籍文献“活”起来,是新时代长江文明古籍文献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建议从两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文旅资源开发。长江流域文化在唐宋以后日渐繁荣,有大量印楼、书肆、藏书楼等遗存,可将这些遗存充分利用起来,既开发专门的古籍文化旅游路线,也可与文化名人、文化名城等元素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二是积极推进文艺作品创作。长江沿线的古籍文献是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尝试在古籍文献资源丰富的机构设立文艺创作基地,让蕴藏在古籍文献中的长江文脉成为点燃当代文艺创作的火种,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苏雁、李玉兰、王洋、胡晓军、王建宏、张锐、李宏、张国圣、王斯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hnwohai.com/html/guji/1506.html

古籍

名句

成语

Copyright © 2012-2023 高德娱乐·(中国)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 邮箱:youweb@hnwohai.com